学校首页
 首页  勤奋学习  新闻中心  品牌思政  文化吉外  榜样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品牌思政>>正文

吉林外国语大学:“五维聚力”强根基 守正创新育新人
2025-04-27 15:15   宣传部(新闻中心)

4月2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典型经验-宣传教育”专栏刊发了秦和校长署名文章《吉林外国语大学:“五维聚力”强根基 守正创新育新人》。

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吉林外国语大学以“大思政”理念为引领,聚焦“责任落实、思想铸魂、文化浸润、实践淬炼、成长赋能”,通过“一核两翼六维六融”大思政体系的系统实施,实现学生从“学好外国语”到“讲好中国故事”的知行转化,打造出具有鲜明外国语院校特色的立德树人新模式。

2024年11月14日,省委书记黄强到吉林外国语大学调研,详细了解学校实践教育开展情况,鼓励学生“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一、聚焦责任落实,在组织领导、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推动“大思政”格局日臻完善。学校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吉林外国语大学“三全育人”改革实施方案》《吉林外国语大学关于进一步优化“一核两翼六维六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构建“1个总实施意见+10个改革实施方案+28个子行动提升计划”的落实体系,完善“六通融合”机制实现全链条管理,实现育人力量从分散向聚合、思政工作从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迭代升级,《民办高校构建“德育为首”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积极探索“五导师联动”(思政+学业+职业+朋辈+辅导员)模式,培育出学生工作部“全国巾帼建功示范岗”“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先进集体,进一步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学生工作部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

二、聚焦思想铸魂,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上下功夫

学校以政治引领熔铸理想信念,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是深化思政课程建设。学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给予优先保障,不断厚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底色”学院的鲜明特色,获批吉林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全国民办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是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积极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试点,建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及以上示范思政课程成果71项,出版《悦读中国》等多语种系列思政教材。三是优化“行走的大思政课”。学校建设“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地球村”等6大思政场馆集群,联动40余个红色教育基地形成实践育人矩阵,打造“场馆思政课”校本实践教学项目,《会通中外,协同育人——地球村多元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构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铸牢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教育部高校思政网报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铸牢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评吉林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构建“认知·养成·践行”思政育人新模式,校本特色思政课《大学生养成教育社会实践》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教育部“国家精品视频课”。可以说,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与思政课程创新改革相辅相成,发挥着突出的育人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奋斗动能,带领青年学生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力、同频共振。

全国高校思政网刊发《吉林外国语大学:构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铸牢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聚焦文化浸润,在丰富内涵、凝练特色上下功夫

学校一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丰富内容、提升品位,创建“文化信使”“Z世代留学生看吉林”等24项品牌活动,培育国际文化使者,开展多语种“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吉林人参等特色文化国际化传播路径,获评吉林省首届书香校园标兵。同时,发挥学校多语种优势,邀请30多位大使做客大使讲坛,连续16年开展国际文化艺术节,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国际胜任能力。二是注重培树网络文化。学校以“青梨派”改革为契机,建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积极推进数字思政,形成“1+5+N”网络思政工作机制。三是着力细化环境育人。学校一次性规划30年,努力使建筑理念和办学理念相互融合、欧式古典建筑同中国现代建筑相互融合,体现了“桥”“外”“精”的思想、理念和特色。总之,“让墙壁会说话,使教育润无声”,优美的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做到文化润心、环境育人。

第十六届国际文化艺术节户外主题文化艺术展现场

四、聚焦实践淬炼,在统筹整合、打造品牌上下功夫

学校将公益办学精神深度嵌入育人全过程,实施“志愿华桥”计划,构建“志愿+思政”育人共同体,探索“课程植入-项目驱动-文化熏陶”三维路径,与吉林省委宣传部联合建设吉林志愿服务管理学院,与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建设培训基地,建设实践服务基地80余个,开展各类活动7000余次,服务160多万小时,统筹运行“微暖生命志愿团队”生命教育公益活动等10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形成“12345”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和“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校园文化生态。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我校志愿服务工作给予报道。学校“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荣获全国学雷锋“4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学校构建“思政引领、专创互融”的双创育人体系,通过“零壹空间”“创新创业特训营”等载体,打造“课程-实践-孵化”全链条培养模式。近年来获评吉林省首批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培育项目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政型双创教育范式。总之,通过志愿服务、双创实践,促成学生知行贯通,走出一条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服务社会需求、回应时代要求的实践育人之路。

吉林外国语大学50名志愿者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

五、聚焦成长赋能,在搭建平台、服务学生上下功夫

学校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从学生最关心的学业、职业、就业“三业”着手,通过“科学管理”“专业辅导”“品牌活动”“榜样示范”“心理教育”“精准资助”等六个方面综合发力,切实增强服务学生成长效能,“五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被教育部高校思政网报道。实施“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德育成绩作为奖助学金评定及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建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建立学业档案、职业生涯规划档案等“四档案”,开展教授有约52期、筑梦讲堂51期,连续14个学期最美笔记展示、7期笃学化风之深阅读展演大赛等四项特色品牌活动,每年开展十佳大学生和吉外之星评选,持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吉林省心理健康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构建“明心、悦心、助心、暖心”心理育人模式。健全发展性资助体系,实现一人一策的“奖、贷、勤、补、助、减、免”七大帮扶行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纳入资助体系,做到“零遗漏”,学生奖学金覆盖面达到51%。火爆全网的万里家访彭小桐的故事就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办最负责任教育”教育理念的最生动诠释。

2023-2024年度“吉外之星”表彰现场

面向未来,吉林外国语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己任,持续深化“一核两翼六维六融”大思政体系创新实践,着力培养更多通晓国际规则、善于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外语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吉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