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长春举行。吉林外国语大学选派 102名学生志愿者,以专业素养与青春热情为此次盛会提供翻译、引导、接待等服务。这是学校连续十五次承担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至今已累计派遣了1600余名志愿者,提供超过9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全体志愿者合影
志愿者们来自英语、日语、韩语、蒙古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专业,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精准对接省贸促会、省商务厅、省外事办等单位需求,承担起翻译陪同、嘉宾接待、会场引导等关键任务。从协助外国代表团办理注册手续,到为跨国洽谈提供即时翻译,再到引导参展商熟悉展区布局,志愿者们以 “零失误” 的服务水准,搭建起各国宾客间的沟通桥梁,成为博览会现场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西方语学院西班牙语2301班王郑翔(左三)服务墨西哥国家商会会长使团
此次志愿服务工作引发了志愿者们的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始终践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将专业所学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志愿服务心得
英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2402班 于雯屿:此次以翻译志愿者身份陪同墨西哥商会会长一行参与吉林经贸考察,于我而言,既是专业能力的实战检验,更是一场见证中外合作温度的珍贵旅程。能用专业为两地经贸合作铺就语言之路,这份自豪远胜过任何荣誉。期待未来能见证更多 “吉林制造” 走进墨西哥,也盼着更多异国风物通过合作来到中国,而我们这些曾参与其中的年轻人,终将带着这份“连接者”的初心,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续写故事。

于雯屿(左一)与墨西哥国家行业协会代表团合影
东方语学院日语2403班 黄思甜:东北亚博览会让我在触摸不同文化温度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成长。这些课本外的冷知识,像散落在盛会里的珍珠,串联起我对 “文化多样性” 最生动的理解。国际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从来不止于 “完成任务”。我们用真诚打破隔阂,让每个文化符号都能被温柔解读。这份收获,远比任何证书都更让我激动,青春的热忱,就该这样挥洒在连接世界的地方。

翻译志愿者与参展商合影留念
中东欧语学院俄语2402班 郑智桐:参与此次东北亚博览会,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作为俄中商会考察团的随行翻译初到长春的接站、参加地方合作圆桌会议、参观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每一次活动我都亲力亲为,善始善终。贯彻学校“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育人理念,向外宾介绍中国、介绍长春。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俄语应用能力,更让我懂得外语学习者的使命,那就是以语言为舟,载着中国声音与合作诚意,在国际交流浪潮中破浪前行,为国家对外开放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郑智桐为俄中商会考察团作翻译
初审:邹超男
复审:王瑜
终审:张景成